濕氣停留在人體這三個地方的危害
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濕氣的具體危害,停留在身體的哪里會表現(xiàn)出什么樣的病癥。
頭沉并不是頭想往下掉,也不是說完全就是頭重的感覺,而是感覺像頭上裹了毛巾或者是戴頂帽子。主要表現(xiàn)就是頭腦還像不太夠用了,集中力不集中,有些還感覺看不清或者是聽不清,或者是耳朵癢不舒服。
1)清涼油、風油精抹在太陽穴的地方,有一點兒緩解的作用。
2)香味:中醫(yī)認為芳香之氣可以開竅化濕,可以醒脾。推薦:
?省頭草(佩蘭)、藿香、薄荷做香囊。夏季的時候佩戴香囊,還有一定的防中暑的作用。
?還可以把他們?nèi)齻€泡茶喝,每樣用2克,然后代茶飲就可以了。因為藿香這個味不是誰都能享受的,所以真的受不了可以把藿香給去掉。
3)藥?。号逄m藿香各30克,艾葉15克,煎煮后把藥汁兌到洗澡水里??梢耘菰?,也可以擦臉,擦身。
痰的本質(zhì)是津液也是水濕,津液不流通或者停滯或者是津液多余都會變成濕氣,濕氣稠了之后就變成痰了。但是這個和感冒咳嗽、吸煙引起的痰不太一樣,但是終究它是津液轉(zhuǎn)化的痰。
津液——水濕——痰
解決方法:燥濕化痰
中醫(yī)常用燥濕的方法對付痰多。但是痰又有白痰和黃痰,還是昨天說的,白對應的是寒,寒濕;黃對應的是熱,濕熱。
黃痰:苦寒的食物苦菜,嚴重的話可以用黃連、黃芪
白痰:陳皮,中成藥二陳丸。
黃連適合清胸腹部濕熱,中焦也就是脾胃。黃芪適合清頭面部濕熱,肺上部的濕熱。但是苦寒的藥不宜常吃,容易傷到津液,所以要讓醫(yī)生去給配藥。
在胃和肚臍的中間有下脘穴、中脘穴和上脘穴,有很多人感覺上腹部不舒服,有脹的感覺、氣不通的感覺或者是悶的感覺,以為是消化不良了,這其實是典型的濕氣重引起的上腹脹滿。
解決方法:
1)穴位按摩:內(nèi)關穴、外關穴
這里再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兩個穴位
內(nèi)關穴:手厥陰心包經(jīng)的常用腧穴之一,腕橫紋上2寸,即三橫指的地方。有寧心安神、理氣止痛的作用。
?心痛、心悸、胸悶、胸痛等心胸病證;
?胃痛、嘔吐、呃逆等胃疾;
?失眠、癲癇等神志病證;
?上肢痹痛、偏癱、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。
?配大陵、神門主治失眠;
?配郄門主治心痛;
?配足三里、中脘主治胃痛、吐瀉。
內(nèi)關為常用特定穴,亦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,在平日的養(yǎng)生保健中,可以經(jīng)常按壓,舒緩疼痛癥狀,解除疲勞。
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內(nèi)關穴上,左手食指壓在同側(cè)外關上,按捏10~15分鐘,每日2~3次;再用右手按壓左側(cè)的穴位,反復操作即可。
外關穴:手少陽三焦經(jīng)上的重要穴道,位于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,與正面內(nèi)關相對。有A、解痙止痛、通經(jīng)活絡的功效。
主治病癥:
?頭痛、偏頭痛、頰痛、目赤腫痛、耳鳴、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。
?熱病。
?脅肋痛,上肢痹痛,肘部酸痛,手臂疼痛,肋間神經(jīng)痛。
?瘰疬。
穴位配伍:
?配太陽、率谷主治偏頭痛;
?配足臨泣治療耳聾、目痛、頰腫、項強、肩痛;
?配后溪主治落枕;
?配陽池、中渚主治手指疼痛、腕關節(jié)疼痛。
?配大椎穴、曲池穴治外感熱病;
?配陽陵泉穴治脅痛。
保健養(yǎng)生:
天氣轉(zhuǎn)涼后,寶寶常因為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而傷風感冒,可能會出現(xiàn)發(fā)冷、發(fā)熱、鼻塞、頭痛等癥狀。用拇指指腹按、揉、搓外關穴,各種手法交替進行,點按時力量不可過重,每側(cè)穴位按摩3-5分鐘,兩側(cè)交替進行,可有效緩解感冒癥狀。
2)拔火罐
因為是上腹脹滿所以選擇中脘穴和膻中穴,讓氣血通暢。
今天先給大家介紹這三個地方的濕氣危害,不管濕氣在哪里,都可以通過貼酵素足貼來達到一個祛濕的效果。
因為其還有通經(jīng)活絡的作用,足貼可以直接貼在足底,當身體某個部位的濕氣已經(jīng)造成了淤堵,也可以直接貼在其它穴位或者是某個部位。
最后很明顯大家需要一臺除濕機來去除濕氣,建議選擇工業(yè)除濕機來確保環(huán)境的干爽。